时新网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要闻

国剧排面,还是要看TA!

2021-10-08 18:29 作者:未知 来源:未知

今年,我们会发现,主旋律剧多次出现在大众视野,成为多台热议的话题。原因正是:主旋律剧越来越好看了。

《觉醒年代》让人看到信仰的力量,《山海情》让我们发现脱贫攻坚也能写得如此动人,《中流击水》《叛逆者》等剧也各有独特之处。

而《大决战》也不负众望,用人物和制作细节将教科书上高度概括的结论生动影像化呈现,让曾经死记硬背三大战役到怀疑人生的年轻观众,也深深理解了何为“中国共产党胜利是历史必然”。

这些看似简单,要做到其实颇为不易。

血肉丰满的人物群像

毫无疑问,《大决战》的叙事基调是宏大的,但影视作品是塑造人物的艺术,宏大叙事也要有人,否则便失去了血肉。

《大决战》的人物塑造很有意思。

首先,采取分组式确定,每一组的核心人物定后再码周边人物。

其次,不同阵营的大人物和小人物采用不同风格的写法。

故事一开场,便是毛泽东周恩来一行来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谈判。谁料,在蒋介石眼里,共产党并没有与之坐上谈判桌的资格。此时的蒋介石是傲慢的,希望能速战速决消灭共产党

而随着战局的变化,蒋介石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。从对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的不屑:

到慢慢重视、效仿,比如试用毛泽东用过的纺车。经历数次失败后,蒋介石日渐保守的态度被塑造得颇为立体。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毛泽东

作为一代伟人,他“心中有丘壑,眉间显山河”。

对伟人的塑造,作品往往会侧重他的伟大而稍显忽略其“人”;而《大决战》则用生活化细节写活了伟人凡的一面,比如孩童们学主席走路、运动、思考问题,让人观之会心一笑。

除了大人物,小人物也很有看头。

其中比较有代表的,是共产党阵营的武雄关和国民党阵营的乔三本(后转投共产党)。

武雄关的牺牲,让我们的眼泪不自觉往下流,尤其是他用旗杆撑起被炸掉半截的腿,坚定地向前冲锋。

他的牺牲,不仅触动了一心想逃跑的王福民和房天静,还给对面阵营的乔三本带来极大震撼。

当然,也让屏幕外的我们,直观地感受到了解放军战士的伟大。

乔三本目睹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牺牲后,对于自身所处环境产生了浓浓的质疑,通过他的视角,我们看到国民党军队的很多黑暗面。

一开始,乔三本直言相劝抢掠上级,却遭到一顿暴打。

被发配前线成为大头兵后,他又因得罪长官被罚军棍,最后由于军饷迟迟不到位、无法为家人解忧而做了逃兵。

待回到家中,乔三本发现母亲和妹妹已上吊自杀

悲愤的他绑架并杀害了当地地主,加入解放军,与王翠云成为战友。乔三本变得越来越英勇,最后因保护战友牺牲——结局让人唏嘘。

通过大人物和小人物的配合塑造,《大决战》呈现出立体的人物群像,使得这部鸿篇巨制更加血肉丰满。

充满考验的制作过程

《大决战》作为首部全景立体式表现三大战役(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津战役)的电视剧,大场面十分多,拍摄期间又遭遇极寒天气,制作过程极为不易。

《大决战》的战争场面,壮观程度令人震撼。

这是《大决战》拍摄期间设置了3万个炸点、运用道具子弹10万多发、挖掘战壕25公里才有的效果。

实际上,这样的设置,也是为了让演员更加入戏。尤其是年轻演员,阅历和经验相对比较欠缺,他们需要尽量真实的环境来进入角色。

除了大场面的统筹之外,《大决战》在动作戏、服化道等方面同样下了不少功夫。

除此之外,《大决战》拍摄期间遇到张家口极寒天气和北京60年一遇的寒潮,更是为其蒙上了一层艰难的阴影。

在拍摄过冰河运送物资的戏时,气温低至零下数十度,演员们裹上保鲜膜、穿上潜水服,仍然冻得直打哆嗦。

不过,真实故事确实发生在冬季,因此才有总导演高希希“感谢寒潮”的话。拍戏尚且如此艰难,当年的革命先烈光着脚渡冰河,该是多么坚定的意志啊!

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

一开始,国民党从高层到基层,都未将共产党放在眼里。

后来,在战场上吃了败仗后,面对共产党统计的战后数据以及毛泽东对于革命高潮点来临的预判,蒋介石统统以“共党的宣传话术”来掩盖其失败。

随着东北战局发生变化,蒋介石终于开始正视共产党——研究林彪的新战术打法、到延安感受中央领导人曾经的生活等等。

待他开始学产党进行土地改革时,为时已晚;再加上本末倒置,搞土改贷款的政策始终代表地主阶级利益,国民党引发了更大的民愤。

蒋经国提出改革制、重拳肃贪后,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匀出“打点”美国众议院的钱,因为“美国谁当总统很重要”,这将决定“我还能不能坐在这个位置”。

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更是让蒋介石精疲力尽。

当然,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它漠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,直接原因是党内贪腐溃烂以及战争带来经济方面的通货膨胀。

因此,毛泽东断言国民党走的是一条必然灭亡的路,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。

如今回望这段历史,不得不为我党领导人的长远眼光惊叹。人民永远是革命的后盾,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是也。

于很多人而言,“三大战役”可能只是教科书上中国历史的必考题。

然而,《大决战》给了我们全局回望的机会,在此过程中,更多观众、尤其是年轻人更为了解这段历史,也对党史和军史有了浓厚的兴趣。

这也是《大决战》的价值所在,它让我们回望历史,铭记牺牲和英勇,思考当下和未来。


网友评论
推荐文章
图片推荐